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日期截止到4月底。从2020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入围考生主要分为两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从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今年强基计划招生办法在实施细节上有调整。今年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在高考后出分前,各高校普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其中,清华大学明确,考生可以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考生同时还需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多所高校还明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此举也是为了减少盲目报考,给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更多机会。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比例扩大今年,各高校还普遍扩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分专业有调整2021年,在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同时,部分高校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增工程力学专业;山东大学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中山大学新增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吉林大学新增了古文字学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比对选考科目要求对于处于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要注意核对招生简章中强基计划专业对选考科目和相关选考条件的报考要求。同时,部分高校还依据专业需要,加强了对高考单科成绩的考查权重。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在3+3高考改革的省份,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任意选考一门;在3+1+2高考改革的省份则首选物理,其次是化学和生物任选一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将数学作为重点科目,把数学以1.2的加权计算到入围成绩中。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明确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因此,考生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36所高校均设置本硕贯通培养模式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设置了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实行3+X”贯通式培养,在大三结束后就可以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有机会直通博士培养。为保证培养质量,多所高校还提出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表示,将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将从校内补充选拔部分有意愿加入强基计划培养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此外,针对品学兼优的强基学生,东大将给予高比例、高额度的奖学金,并设立强基计划专项奖学金,全额资助整建制赴海外国际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同时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邀请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课题研究。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并向教育部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来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强基计划更适合有规划的考生。不同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统招的是,强基计划本身就对应着一整套相对独立的培养体系,大家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院系”;强基计划增加了考生上名校的机会,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2022年强基计划政策有以下几点:
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院校新增了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总数增加到39所,这意味着原“985计划”高校全部进入这一计划。
在院校增加、部分高校招生省份增加的同时,招生专业也在扩大。
施行最初,“强基计划”重点在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今年,一些高精尖王牌专业也闪亮登场。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首度招生的东北大学唯一专业是自动化……新增高精尖专业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
另一方面,高校的一些政策微调也显示出“收紧”的迹象。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将学校测试时间提前到高考分数出来之前,高考结束后即进行学校测试,高考成绩出来后按照高考分数和学校测试的综合分数直接录取。中国人民大学也在高考成绩发布前增加了考生确认并签订承诺书的环节。这无疑让部分想根据高考分数情况再做决定的学生没有了“另做打算”的余地。
此外,部分高校设置学校测试合格线,不合格者即淘汰。
比如体育测试虽然不计算成绩,但有的高校规定,如果体能测试不过关,则不被允许参加后面的笔试面试。
今年,强基计划将迎来首届强基班学生考核分流、开始本硕衔接等关键节点。今年首届强基班同学将迎来第一个考核期,动态进出机制将产生作用,有的学生可能客观上不适合强基计划的培养,会被分流出来;也有的学生可能主观上不愿意再接受强基模式的培养,想主动分流出来。
强基计划录取后不能转专业。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进出机制,想通过“强基计划”“高枕无忧”直到读博并不现实。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建立了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来强化质量保障。
“强基计划”可以说是表露出我国目前的人才缺口方向。我们不难看出相比其他学科,和信息学密切相关的编程的确是一条优质赛道,并且目前选择这条赛道的人还不算多。
强基计划一般指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的实施是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的特点
1、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吸收原自主招生优点。
2、改变了自主招生原有的“降分录取”这一项,即取消了以前的凭借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的方式,以高考成绩为依据。
3、考核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入围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
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