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部分考生会认为掌握上述方法已然足矣。确实,譬如在面对包含多个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游刃有余。然而,在考试中我们会遇到更加复杂的真假话命题形式,具体请看以下例题。
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
甲:如果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举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乙:如果不举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丙:不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
A.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B.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不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C.举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不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D.不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不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解析A。如设 P=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Q=举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可以将甲、乙、丙三人的话分别转化为:
甲:如果P,那么非Q;
乙:如果非Q,那么P;
丙:非P。
在上述命题中找不到矛盾,因此没有办法直接使用前文中三步走的方法。此时可以转化原命题,甲的矛盾命题为P且Q,而P且Q的矛盾命题为非P或非Q。原命题的矛盾命题的矛盾即是原命题,因此甲命题等价于非P或非Q;同理乙等价命题为P或Q;丙等价为非P。
已知三人的话只有一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即甲乙丙三人中一真两假。丙的话是更确定的条件,可以假设丙的真假情况。
设P为假时,丙为真。相容选言命题一真即真,此时甲也为真,与题干只有一真的情况相悖;
设P为真时,丙为假。相容选言命题一真即真,可知P或Q,即乙为真。相容选言命题同假才假,甲命题若要为假,则需非Q为假,即Q真。因此,当P真且Q真时,题干满足只有一人说法与结果相符的条件;
故答案选A。
面对这种含有假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当从题干所提供的条件中无法找到其中的矛盾,可以通过写出它们矛盾命题的矛盾的方式来对原命题进行换算,再行假设,从而得到答案。
希望考生们掌握好此类题型,也希望上述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解带有假言命题的真假话】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