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问答选录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
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
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
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命题点一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而不单是教师的活动。教学活动的进行有明确的目的、系统的内容和严格的组织。教学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它在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命题点二 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一)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要发展,年轻一代就要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文化。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也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再生产)。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教学对社会发挥作用是通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实现的。教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能够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间和空间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从而扩大认识范围,加快认识速度,提高认识的效果;第二,教学能够使个体的政治思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德、智、体、美、劳各育的任务和内容,都需要通过教学这一最经常、最普遍、最集中的途径来实施,所以,离开了教学,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二)教学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以教学为主,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以教学为主,并非以教学为唯一活动。要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离开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学生的集体活动等是不行的。
命题点三 教学的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知识是指构成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即概念、原理、定义、公式及其结构。基本技能是指读、写、算、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程度就是技巧。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来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特殊能力是人们在特殊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造力是综合运用信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体力,主要是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如视力、听力、运动器官的动作力)。发展体力不只是体育课的任务,各科教学中,都应考虑到这一任务的实施。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努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耍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指的是什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