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好多人说方言

 2025-01-16 17:24:01  阅读 313  评论 0

摘要:一个大学的大学生是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因此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的语言风格,所以说大学里说方言很正常啊,不过,如果不是老乡什么的话,防止别人听不懂,大家交流时应该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吧,这样根本不用担心交流问题,还有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说话差异,很多方言听

一个大学的大学生是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因此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的语言风格,所以说大学里说方言很正常啊,不过,如果不是老乡什么的话,防止别人听不懂,大家交流时应该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吧,这样根本不用担心交流问题,还有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说话差异,很多方言听起来还挺有趣儿的,有时候还可以学到一些方言所表达的意思,大学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以后走入社会和不同的人相处交流也会很有帮助,所以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儿,完全不用担心。

一般说话有哪些风格?

10种常见语言风格类型是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大学里好多人说方言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看似寻常最奇崛,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2、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语言风格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现象。 它生成于语言的运用 ,是充实语义、渲染气氛、协调交际的手段。

3、语言系统中具有不同风格色彩的要素和手段系列所呈现的格调,是语言功能分化的结果。

10种常见语言风格类型是什么?

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如下: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

详细说明: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10、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里好多人说方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大学里好多人说方言】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008809.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96秒, 内存占用2.02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