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热潮中,为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市委作出了建立上海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前身)的决定。1959年,上海农学院应运而生,校址设在松江县(现松江区)城北。这是上海市历史上的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农业院校,掀开了上海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篇章。1963年8月,因国家出现经济、财政困难,上海农学院停办。1978年10月,上海农学院在上海县七宝(现属闵行区)恢复重建。1999年9月,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
并校以来,学院紧密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农科”战略主线,形成并确立了“以农为本、需求牵引、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4个(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园艺学、畜牧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预防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园艺学、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农业推广、兽医、食品工程)。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蔬菜学),建有蔬菜学、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学院教工人数24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35%(55人),副高职称教师占45%(6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7%(150人),海外博士占28%(43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78%(121人)。目前拥有冠名讲席教授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4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唐氏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国家公益性科研(农业)专项首席专家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生物专业是该校的重点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是以动物为对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进而利用动物及其产物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并且不断变化着的需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动物遗传育种、胚胎工程、营养饲料、预防兽医以及比较医学等。
主干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工程学、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预防医学、动物生物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动物遗传育种、胚胎工程、营养饲料、预防医学等领域及相关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也可直接从事动物疾病检验检疫、饲料和兽药监测以及动物育种、繁殖、饲料生产等工作。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有哪些优势专业?】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