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莱蒙国际学校(不问寒门豪门)

 2025-06-13 12:09:01  阅读 972  评论 0

摘要:编者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古至今,不论家境如何,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今天是“周周说教育”问答专栏的第12期,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社会热议的“阶层”话题。寒门也好,豪门也罢,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国内各大高校最近陆续开学,经历了

编者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古至今,不论家境如何,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今天是“周周说教育”问答专栏的第12期,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社会热议的“阶层”话题。寒门也好,豪门也罢,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

国内各大高校最近陆续开学,经历了肆虐的疫情,重返校园的日子让同学们倍感珍惜。今年清华大学的报到新生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来自农村贫困地区。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落后地区走出这么多名校生,确实令人鼓舞。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再次成为媒体讨论的话题。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我对这句话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没有寒门豪门之分的,因为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个人的努力和拼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开始形成。即使今天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事实,各种新的阶层还会不断产生,这是人们选择和努力导致的不同结果,而教育始终是其中一个不可取代的角色。

正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新西兰小学生(周成刚/摄)

改革开放后恢复的高考制度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一夜之间,孩子们多了一个拔掉农根走向城市的选择,有些人对此珍惜无比,全力拼搏,有些人懵懵懂懂,自甘放弃,原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孩子开始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我个人也是这一高考制度的受益者,77年恢复高考后,我似懂非懂,连考了三年才进入苏州大学。现在想想,多亏我家人在背后的坚持,让我始终没有放弃梦想。进了大学我才真正开始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毕业后有幸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大学老师。1996年,我鼓起勇气,放弃大学教职,走出舒适区,申请自费去澳洲留学。199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英国的工作机会,进入BBC做记者,开启了新的职场历练,海外的工作背景又为我回国创业增添了竞争力。可以说,这一路走来,脚踏教育这块基石,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成长在助力我不断奋发向上。

如今我已过知天命的年纪,除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仍然坚持看书学习,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知识就像一片阳光,让我沐浴其中,让我感受到温暖,积聚能量,等待着再一次的攀登。

家长的焦虑从砸钱开始

近些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家长们不仅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的放矢地不断加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这样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情景是好事,但是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期待。人们忘记了出发时的初衷,让美好的教育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于是,有些家长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于不顾,跟风攀比,成天焦虑不安,孩子的教育进入了一种清单化的程式:3岁以前干什么,学前干什么,小学要干什么,中学要干什么……父母精心策划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参与其中。

在海滩上玩耍的澳洲小学生(周成刚/摄)

于是,家长们砸钱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很多时候父母企图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中的缺憾。投入了成本,就会计较得失,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高分,进名校,最终能够换来一份高薪的工作。这想法当然没错,但这种流水线式的教育投入显然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一些中国家庭已经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快速地消费孩子。这样一厢情愿的投入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痛苦,父母失望,家庭不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曾经说过,“一个人在自身的欲望与对社会的责任之间犹豫不决,这会使他既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无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他既一无可取,也无法对别人做出贡献。”

充实的精神世界有时候比优渥的物质生活更重要,这是当下很多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忽视的一点。今年江苏省高考状元白湘菱同学,虽然因为特殊情况无缘清北,却惊喜地收获了港大的百万奖学金。白湘菱同学的父母在批发市场卖灯饰,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更没有太多的教育资金投入。家长每天含辛茹苦,却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的一言一行塑造了孩子乐观向上的个性,让她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促使她无怨无悔,每天发奋努力,这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时候,能够吃苦并且享受吃苦也是一种智慧。2018年,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王心仪同学曾在《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一文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在我看来,值得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物质匮乏下所滋生的顽强信念和不屈意志。

成才先成人

做家长的往往希望孩子能够比自己走得更好更远。条件差一点的希望孩子改变现状,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想尽办法给孩子提供一切可能的资源,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孩子最初的学习始于对父母的模仿。

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家长是一个家庭的标杆,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楷模,家庭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棵树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润泽,家长想让孩子未来有所作为,或有所担当,那他首先应该多一点理想主义,多一点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说实话,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氛围的烘托以及父母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成才先成人,方向正确,努力以及韧性加持,才能真正触摸到教育的力量。我相信那些能够从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也会感同身受。

福建龙岩古楼村是闽西一个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村支书介绍,村里1999年开始成立奖学基金,村民自发捐款奖励优秀学生,考上大学的孩子名字刻进祠堂。以前村里穷,祖祖辈辈过苦日子,读书寻找出路是孩子和家长在苦难中形成的共识,他们携手付诸行动。

我也很佩服今年那位报考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同学,从贫困地区踏入名校本就不易,并且很多人在各种诱惑下都难免迷失方向,追名逐利。但她初心不改,坚持理想,毅然选择自己喜爱的考古专业。这一决定同样也离不开她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往往是持久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资金投入,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传承。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有生育孩子的责任,也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更有造就一个公民的责任。

瑞士莱蒙国际学校的小学生(周成刚/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每每看到孩子们在健康、快乐、放松和美好的环境里学习,我总会心生羡慕。在欧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寻访时目睹的许多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教室里孩子们专心地在做手工、做缝纫、做家政、作曲、打鼓、跳舞,还有操场上的各种训练和比赛,他/她或是沉浸在安静中,或是陶醉在兴奋中,但每时每刻,你都能触摸到教育的温暖。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提出了让孩子们融入节日、舞蹈、唱歌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中,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古往今来,人们对教育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日本武馆里练武的小学生(周成刚/摄)

让孩子逐步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自己的信仰,孩子就成功地跨出了第一步。无论孩子未来走哪一条路,只要价值观正确,跟随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乐此不疲,那么,他就可能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走的很久很远很快乐,因为他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的方法,这条路就是孩子健康的成长之路。每个孩子都如同秋天里成熟的果实,没有一颗是多余的。也许有的果子颜色更绚烂,有的果子味道更甜美,他们合在一起,才是收获的季节。

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的才能,不能整齐划一地全部把他们培养成同一个模式的标准件。这不仅是可悲的,也是不可能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某些环境下学习兴趣索然,死气沉沉,在某些环境下却收获满满,如鱼得水。

今天,国内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各有千秋,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和世界先进的教育体制相比,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和学习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真正提升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保持个性化发展并拥有跨界的综合能力,同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我们的教育在新时期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诚如卢梭所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激发和培养他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他的这种兴趣能很好地培养出来,我们就可以继续教给他科学的方法。显而易见,这才是好的教育的基本原则。”

不问寒门豪门,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门!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瑞士莱蒙国际学校(不问寒门豪门)】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fangfa/182447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846秒, 内存占用1.93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