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在写作时,要考虑读者的感受,除了在内容上选择他们熟悉的场景、感兴趣的话题,还要思考在表达上是否符合逻辑,能让读者轻松地理解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即,写作,要以方便读者理解为目的。
一、常见的写作逻辑误区:
1、使用模糊或多义的语言。
①复杂事情简单说,简单事情完整说。越是复杂越要提炼主要矛盾,中心思想。
②慎用双重否定。不是说不能用,而是不干脆。为避免歧义,写文章时最好直接表达本意。
2、抛出观点,却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推演。
我们写文章,总是带着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先不说观点的高下对错,首先你要能够自圆其说,否则就是信口开河。缺论据,或论据不实,逻辑推理没有说服力。
要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就要训练思维的严谨。
①确认事实,推敲观点。
②克制情绪,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分析某件事,要充分调研;评价某人,要克制情绪,不要轻易做道德判断,更不要把当事人或周围人的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来传播。
3、迷信专家观点
任何一个专家,都只是某一个领域的权威,离开了其所擅长的领域,他的观点可以参考,但专业上的可信度要打个问号。
即使某领域的专家在相关专业问题发表意见时,也未必能做到完全公正客观。
4、有思想,没思考
受一万小时理论影响,写作打卡训练营强调打开自我,磨练表达,培养写作习惯。但,写作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写,而是想。
比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浅尝辄止地分析问题,不假思索地表达观点,这样的写作,即便技巧成熟,恐怕也没有灵魂。
写作需要刻意训练。既要通过不停笔来做量的积累,也要通过持续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来实现质的飞跃。
①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易得出的结论
②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5W1H法向自己提问。脑中的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小人在打架,分左右写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以及原因。
③善用归纳法,简洁明确地表达意见。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只有不同的意见。前提-事实-结论
④把他人的质疑或反驳,当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
遇到反驳,要设法将讨论引向更有深度,更具体的范畴,不要为了反驳而反驳,陷入无意义的情绪化的对峙。
二、逻辑思考写作法
1、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金字塔原则:MECE
2、理结构:框架比细节更重要
你打算从哪几个层面去分析现象、阐述观点?多个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每一个小事例想说明什么?
3、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①理清内部关系:
②善用连接词
③注意呈现方式
为什么写文章要有逻辑性?
很多刚开始写作的朋友,基本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不用太在意的,因为写作初期,最重要的是“写下去”,而不是“写得怎么样”。
刚开始应该不要定太高的目标,比如每天可以写300字,差不多是两条微博的长度。
内容也不必定太多要求,因为初期最重要的是保持写作的连贯性,先让自己写下去。
而到后期,特别是字数增加了之后,如果文章缺乏逻辑,就很容易造成“堆砌”,或者是“为了写而写”。
想象一下,如果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缺乏主题和逻辑,就好比是一张没有主体的照片,只是有杂乱的背景,让人看不懂想要表达什么。
而摄影大师,则会巧妙利用照片内的点与线,将观者的注意力逐渐引导至被摄主体,这就是照片的逻辑。
写作同理,要懂得“布阵”,运用语句、案例等等,来论证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怎样使文章更具逻辑性?我常用的是以下几个小方法:
1.动笔之前,先列提纲。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事情很多,但都很琐碎,不知道从哪件事入手比较好。
其实写作时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零散的句子、词语、案例…
如果生活中面对杂乱的事情,我习惯把所有的事情列成一个to do list;
然后把“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提前,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而写作时,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整理、梳理语言,以形成一篇文章。
此时,列提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以这篇文章举例,写之前我已经很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
介绍如何使文章更有逻辑性。
接下来,我将文章分为两个大部分:
1.为什么写文章要有逻辑性?
2.怎样使文章更加具有逻辑性?
在第一部分里面,我会讲缺乏逻辑性的文章的一些缺点,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可以引用“摄影”来举例。
第二部分,会讲我日常写作中怎样使文章具有逻辑性的,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这一部分可以再细分为3小点,分别是:列提纲、用小标题、突出金句。
这样逐渐就搭建出了整篇文章的主要框架,写之前我会看一下这个框架,思考哪部分需要重点详细写、哪部分要用到哪个案例…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下笔写。
这样不仅写起来更加流畅、不容易卡壳,而且文章也更加有条理。
你可以把写作的过程,想象成在制作一只纸灯笼。
列提纲是用竹条做好灯笼的骨架,接下来的填充文字、举例等等,就是为骨架糊上漂亮的彩纸,并且在纸上绘制喜欢的图案。
2.善用小标题。
小标题,我认为有三个作用:
第一,它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让人一眼就能将文章拆分,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二,它可以将大段的文字分割,让人读起来不那么累,中途可以稍微得到一点缓冲与休息;
第三,用好小标题,可以使排版更美观。
在写小标题之前,需要写作者对接下来要写的内容心中有数。
先写哪里,后写哪里,先后的两部分之间要有承接或者对应的关系。
而且,小标题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是实实在在的“干货”部分。
3.金句
金句我也是常用的,它不仅是对一部分文字的总结和升华,还可以让没有耐心阅读大段文字的人,很容易就get到重点。
用好小标题和金句,基本上就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演绎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用案例、修饰语句等,使文章更加丰满、生动。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逻辑思维与写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