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一词,对于很多工作的同志来讲,并不陌生,不管是在企业上班,还是在体制内单位上班,工龄经常能够在自己的人事信息中看到。工龄一方面是工作年限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也是核定待遇和工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参考项目。
在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具有通认性,与工龄挂钩的工资待遇也都能通认兑现。在大部分私企,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工龄只局限于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不具有通认性。
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每一个干部都要进行档案专项审查。档案专审的目的就是对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履历与工龄是否对应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审查,以便在进入单位后更准确地认定工龄和参加工作时间,并对档案进行规范存档。
一、什么是工龄 与参加工作时间是什么关系
参加工作时间,是指工作人员专职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参加工作时间是工龄的起始点,工龄是参加工作的总体时间。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如何认定
目前新入职机关事业单位后,工龄的认定目前主要的参照标准是与社保挂钩,交纳社保即可认定工龄。但前提是缴纳社保的单位与档案中劳动合同中的单位一致(包括三方派遣用工方式),挂靠补缴、代缴都不是工龄认定的依据。
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从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认定
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103号令,1992年七月实施)中的规定,工龄以其初次参加工作时县级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审批时间作为认定依据进行认定。也就是说,以首次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或企业办理录用手续之日作为认定依据进行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依据(与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无关)。
在2008年实施《劳动合同法》之后,以企业对劳动人员用工之日作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依据。如果是大中专院校到企业工作,是以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认定时间。
在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会以劳动合同法实施(2008年)作为界限。之前是以招工批准时间为准和办理录用时间为参加工作时间,之后以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参加工作时间。当然在判定之前,要看社保缴纳单位与工作单位一致,而且有相关的手续,比如劳动合同。
(二)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直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
这种情况下,工龄认定是以实际到机关事业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工龄认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
(三) 复员、退伍军人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参
这种情况,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从县(市)网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之日算起,档案中会有相关的资料。
(四)乡村医生(原赤脚医生)后期转为事业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这种情形参加工作时间是根据《卫生部关于乡村医生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来认定,具体内容是:“乡村医生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并继续从事卫生工作的,其参加工作时间,从本人计算连续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也就是其连续在乡村工作的时间起始点作为起算时间(不能中断,中断后以最后连续时间算起),这需要经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认定,具体需要的证明材料是乡村医生有关审批材料或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在1988年5月1号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还需要有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后取得乡村医生证书。
(五)民办教师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认定
根据原国家教委1987年教计字160号文件规定,“民办教师转为公办老师后,其参加工作时间,从本人计算连续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这和乡村医生工龄的认定是一样的,是从连续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时间的起始点算起。这也就是说中间一旦有中断,那就以中断后能连续的工作时间起始点算。具体需要准备县级以上行政部门批准成为民办教师的手续,如果其手续很难补办,也可以用其实际领取待遇时的相关证明来补充证明。
(六)下乡工作青年,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工龄的认定
这种情形工龄认定主要是以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目前这种情形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只停留于理论中。
三、工龄认定经常发生错误的原因
虽然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以后,工龄的认定有详细的规定,但是我们经常还能发现存在工龄认定错误的现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中个人书写或者填写时信息不准确;
二是人事干部经办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业务和政策不太熟悉造成错误。这个也是最常见的,比如说从企业考录过来的新入职人员,因为社保是最直接的证明,很多人没有将社保和档案内容联系,错误性地把一些代缴补缴人员的工龄进行了计算。
三是各地认定政策不一,在人员流动以后,工龄的认定可能会出现偏差。
对于还没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来讲,一定要认识到工龄的重要性,工龄直接决定待遇,也决定着后期的晋升参考。这也给为准备进入公职系统的考生在备考阶段的一些启示,尤其是全职备考人员,一方面是风险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损失了工龄。最好的方式是在参加工作的同时再去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既可以认定工龄,也可以避免因风险因素而公考失败。
法律分析:所谓累计工作年限即社会工龄,指员工自参加工作之日起累计工作时间,不单指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还包括员虚或族工之前在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而且中间允许有间断,现在通常的认定标准的证明材料是社保缴费记录
法律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享受年休假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既包括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
职工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就业的,连续时间原则上要求不能间断,也就是说在适用同时需强调“连续工作”必须是无缝对接,即劳动者在进入新单位时工作日不能间断,否则不适用该款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条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差弊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团州年休假工资报酬。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现在的很多人由于忍受不了大公司的压力,因此现在很多人选择工资稍低一点但是上班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那么大家知道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是什么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事业单位怎么计算工龄
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是需要看考入者以前的身份以及工作情况而定的,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1、若是应届生考入事业单位,则工龄为零。包括专科应届生,本科应届生,研究生和博士。
2、若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或者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又重新考了事业单位的话,则其在国有企业或者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里的工龄算在事业单位工龄上。
3、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如果与企业签了合同,并缴纳了社会基本的养老保险一类的,则在考上了事业单位后,其工龄是从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那年开始计算。例如,2010年开始在私企交养老保险,2012年考入了事业单位,则工龄就已经是两年了。
4、原被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编制外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单位与本人签订了书面劳动(聘用)合同,并为其缴纳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录(聘)用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后,其缴费年限与正式录(聘)用后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5、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人,则考入到事业单位的工龄是与应届毕业生一样的工龄计算。
二、工龄对经济补偿金的影响
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说的简单点就是如果用人单位提前解约,该赔付多少补偿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看你在该用人单位的连续工龄了。
不满六个月的,需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满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补偿一个月工资;之后每满一年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以上就是本次为大家分享的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工龄的长短与你所能获得的工龄工资相挂钩,工龄越长,所能获得的工龄工资也越高。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现单位工年怎么填】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